搜索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管理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关于开展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
发布日期: 2023-05-15      浏览次数: 

各教学单位:
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进一步推动我校一流课程建设,根据《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教高〔2019〕8号)文件精神和要求,积极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加快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,推进教学模式创新,促进课程持续改进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经学校研究决定,现组织开展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工作目标

全面落实“立德树人”根本要求,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,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水平为目标,以健全管理制度为保障,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,以推动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,遴选一批线上、线下、 线上线下混合式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,加快推动校课程优化升级,示范带动课堂革命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

二、基本原则

坚持以评促建。通过一流本科课程遴选,不断推进我校课程建设质量,按照“两性一度”标准,在不同类型课程中规划建设一流本科课程,坚持分类建设、特色建设、协同建设、高起点建设。

强化主体作用。明确课程建设目标, 选好具有学术影响力和威信的课程负责人,建强课程团队,优化团队结构,培育合作精神和团队文化,突出课程团队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。

突出示范引领。聚焦“四新”建设,引领带动我校优化升级课程建设,适当提高课程难度和挑战度,构建知识、能力、素质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,示范带动课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。

稳步推进实施。按照遴选计划稳步推进课程建设,夯实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基础,全力打造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 “三步走”规划,支持各教学单位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建设一批国家、省、校三级一流本科课程

三、申报类型

包括线上一流课程、线下一流课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。

(一)线上一流课程。紧跟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理念,以“互联网+”、“智能+”等现代化教育为手段,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加强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,坚持开放共享、建以致用的原则,建设质量高、共享范围广、应用效果好、示范引领性强的在线开放课程。

(二)线下一流课程。主要以面授为主的课程,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,重塑课程内容,创新教学方法,打破课堂沉默状态,焕发课堂生机活力,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、主渠道、主战场作用。

(三)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。主要指基于慕课、专属在线课程(SPOC)或其他在线课程,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,结合我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,安排20%-50%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,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,开展翻转课堂、混合式教学,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“金课”。

(四)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。应为我校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,面向实验教学培养目标,针对实物实验安全性差、难以实现、成本高昂、时空限制等方面原因不便开展的实验教学任务。应实现实验核心要素、仿真度应着力于还原真实实验的教学要求、实验原理、操作环境及互动感受。支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,纳入本专业教学计划,且满足2个课时的实验教学需求,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,原上不少于两个学期的实际教学应用。实验教学设计须具有原创性,仅拥有实验软件系统使用权的项目,或者购买实验软件系统使用的,不在申报范围内。课程团队须对本实验项目全部内容独有或共有著作权,有效链接网址应直接指向实验项目,且保持链接畅通。申报项目须按照《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技术接口规范(2022版)》要求(具体参考实验空间要求),在申报期间与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——实验空间(www.ilab-xcom)完成相关数据接口联通。

(五)社会实践一流课程。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,通过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,推动思想政治教育、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,培养学生认识社会、研究社会、理解社会、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,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。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、实训课程,具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,学生70%以上学时深入实践,可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。

(六)特别说明

已被认定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,或是纳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管理的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、高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(见附件2),需按照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标准和申报材料要求,积极开展课程建设,优先推荐参加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。

四、申报条件

申报课程须符合《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中“推荐条件”要求的教学理念、课程教学团队、课程目标、课程教学设计、课程内容、教学组织与实施、课程管理与评价等7个方面基本要求,同时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:

(一)申报人课程负责人条件

1.申报课程负责人应为我校在职教师,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。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5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,师德师风好,教学能力强,积极投入教学改革。

2.申报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清晰的建设思路,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教学经验,具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较好的教学效果。

3.申报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良好的师德师风,以及高度的课程建设热情。

4.申报课程负责人能够按时保质主持完成课程建设,并能持续推动课程更新和应用推广工作。

5.申报课程负责人和团队成员无师德师风问题和学术不端问题,近5年未出现教学事故或教学违纪行为。

6.申报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只能申报一类课程,作为团队主要成员不能申报超过两门课程。

(二)申报课程条件

1.未被认定为国家级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课程,或是没有被纳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管理的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、高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

2.申报课程内容不存在涉密、思想性、科学性问题,或没有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。

3.申报课程应为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,且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,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,在同类课程中特色鲜明、教学效果良好,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。

4.同一门课程只能申报一个类别的校级一流课程

、申报限额

各教学单位不限申报类别每类课程申报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门

六、申报程序及管理

(一)申报程序

1.课程负责人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自主确定申报课程名称,自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,明确课程建设思路,客观填报申报材料。

2.教学单位遴选推荐各教学单位组织专家,对申报课程按照“以评促建”的思路,做好课程建设指导和遴选工作,确定本单位推荐课程,并进行单位内公示。公示无异议后按要求向学校推荐(需分类排序)。

3.学校评审专家组遴选。学校依据申报的一流本科课程类型、数量,组建评审专家组,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,拟定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,报分管副校长审批,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确定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。

(二)申报材料

1. 五类课程申报书及要求见附件3-8,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需提供课程简介视频和教学引导视频,相关要求见附件9。每门课程申报材料(除视频)合成一个PDF,并以“排序编号+姓名+课程名称+申报类型”命名;如有视频,则以“排序编号+姓名+课程名称+申报类型+“说课”视频/简介视频/教学引导视频”命名。

2.各教学单位对申报的一流课程进行排序并公示后,填报《长春工程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》(附件10),并提交word版、加盖公章的PDF版和公示截图。

以上申请材料以学院为单位上报,学院提交的电子版文件以“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+学院名称”命名,并于6月30日 前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:jwcjsk@ccit.edu.cn;纸质版一式一份(加盖公章)交至第七教学楼7815室教学建设科

如省教育厅开展一流本科课程遴选工作时间先于6月30日,则按相关文件要求另行通知材料提交时间。

联系人:杨明,张竹溪,联系电话:80578207。


附件:

1.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

2.长春工程学院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清单

3.长春工程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(线上课程)

4.长春工程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(线下课程)

5.长春工程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(线上线下混合课程)

6.长春工程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(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)

7.长春工程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(社会实践课程)

8.课程数据信息表

9.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简介视频及教学引导视频技术要求

10.长春工程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长春工程学院

2023年5月15日


  • 附件【附件.rar】已下载

关闭